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百七十七章代币

李孟羲猜测,鱼这个字体,是由鲤鱼或者草鱼演化来的。

这么猜测的依据有如下。

其一,鲤鱼和草鱼是中原地区原生鱼种,自然界中分布很广,是最为常见的鱼种。

鲤鱼,黄河鲤鱼鼎鼎有名。

在上古,自黄河流域繁衍开来的华夏原始部落文明,最容易接触到的鱼就是鲤鱼。

其次,是鲫鱼和草鱼,有大片的鱼鳞,一眼就能看出片片分明的鱼鳞。

对文字诞生初期的古人来说,记录象形文字会抓住实物最突出的特征来记录。

如果鱼鳞细的看不出来像是有鳞,鳞片不突出,古人是不会有动力在象形文字中特意保留鱼鳞的结构的。

故,鱼这个文字,一定是由有大片鱼鳞的鱼种演化而来的。

如果中原地区,没有鲫鱼和草鱼或其他大片鳞甲的鱼种,而只有泥鳅,带鱼之类的带状鱼的话,那么象形文字中的,yu就不可能是【鱼】的字体,而会是一种长形的字体。

综此考虑,李孟羲认为,鱼这个字,就是从鲤鱼演变来的,甚至,是从黄河鲤鱼演变来的。

逆推文字演变过程,不是为了别的,而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教弟弟学字。

鲤鱼是吧。

李孟羲眉头微皱,然后用手沾了一点水,在犀面大盾上,用水画了一个三角状的鱼头,然后,是菱形的鱼身,鱼身是一片一片的鳞甲,最后,是鱼的w形的尾巴。

李孟羲画好。

“哥哥,这不是鱼吗?”弟弟一下就认出这是鱼了。

最完整的鱼的形象,画完就是这样的了。

可随后,又是怎么一步一步简化成【鱼】了呢。

中间的部分好理解,鱼鳞越画越少,越画越简练越抽象,最后就简化成一横一竖把一个方框分割成四部分来代表鱼鳞了。

鱼的尾巴,也好推测,完整的鱼尾巴,是一个【w】形状的,然后越写越简单,就变成了四个点了,最后,四个点就进一步变成一横了。

唯一让李孟羲不好理解的是,三角形的鱼头,是怎么越写越复杂,变成了撇横撇了呢?

想不明白,没办法,只能让弟弟死记硬背了。

“来,砖头,哥哥教你鱼怎么写。”

李孟羲一笔一划的教弟弟如何把鱼这个字写好。

汉代的yu字和简体字不同,下边还是四点水,不是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